产品列表 / products
增量型编码器输出的是脉冲信号,型编码器输出的是一个的数值。
型编码器又分单旋转和多旋转两种。单旋转编码器只能记录一圈中的每个角度对应的数值,无法记圈数;多旋转编码器能记录一圈中的每个角度对应的数值,还能记录旋转几圈,所以它会有两条输出线,一条记录圈数的,一条记录每圈旋转的数据。
接入后续设备(例如PLC),在PLC的输入端监视数据,如果是增量型的编码器,PLC断电再上电则通道中所有数据是清零的;如果是型编码器,则通道中还是保持原来的数据(前提是断电后编码器的轴没有旋转过
增量型没有记忆功能,型有记忆功能。
增量型输出线仅有A、B、Z。型根据内部的刻线多,输出线多。用型记忆一个圈的范围,是好理解的,但是,型编码器如何记忆第2、3。。。圈的位置呢?
每旋转一圈,不是回到原来*圈的位置上了吗?型编码器分为单圈和多圈型编码器
旋转单圈型编码器,转动中,测量光码盘各道刻线,以获取*的编码,当转动超过360度时,编码又回到原点,这样就不符合编码*的原则,这样的编码器只能用于旋转范围360度以内的测量,称为单圈型编码器。
多圈型编码器用于测量旋转超过360度范围。运用钟表齿轮机械的原理,内部有多组码盘,一般两组,单圈用的中心码盘和圈数码盘,他们之间靠齿轮连接,当中心码盘旋转时,通过齿轮传动另一组码盘,在单圈编码的基础上再增加圈数的编码,这样就扩大了编码器的测量范围,这样的编码器就称为多圈型编码器,多圈编码器优点是测量范围大,每个位置(包括超过360度)编码*不重复,而无需记忆。
增量型编码器(旋转型)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,其上有环形通、暗的刻线,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,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、B、C、D,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(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),将C、D信号反向,叠加在A、B两相上,可增强稳定信号;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
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是*的,它无需记忆,无需找参考点,而且不用一直计数,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,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。这样,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、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